论许家印的倒掉
恒大老板许家印终于没能熬过这个中秋节,据说“进去”了,又说是被“监视居住”了。这是意料之中的事。眼看他起高楼,眼看他楼塌了。许家印不倒谁倒?他倒了,许多人也要倒,这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。恒大捅出这么大个漏子,岂是许一个人就能搞得出来的?就看倒下多少吧。不过按一般逻辑,倒下的自然是越少越好。但许家印这张骨牌必须先倒,后面的多米诺骨牌才会一点点、一块块地倒。
然而,许家印倒了,并不等于恒大就会倒。这是两回事。许家印是盖楼的,难道他倒了,连他盖的楼也要推倒吗?这完全没必要。这里我断言:如果没人救,恒大大概率会破产,但政府大概率会出手挽救,所以恒大大概率不会倒。
这就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了:既然恒大不会倒,为什么偏偏许老板倒了?不必纠结他的那些罪名,他要倒,罪名早就准备好了;他不倒,罪名根本就不存在。所以,许老板被抓不是因为他犯罪,而是他没有(利用)价值了。为什么没有利用价值?如果他能把欠的2万多亿还上,他的价值就是大大的,退一万步,如果还不上,还能给别人赚到钱,也不致于一点价值都没有。偏偏他既还不上债,也赚不到钱,更没可能替别人赚钱了,因此就没价值了,就算关到牢里去也不会有什么损失,不关到牢里也不会有什么好处。那就关到牢里去吧,至少能让人泄愤,也能救赎一下他那被金钱污染的灵魂,还能对类似的“坏人”起到震慑作用。所以,此时此刻牢里才是许老板最该待的地方。人就是这么势利,社会就是这么残酷。要命的是他自己竟然还赚到钱了,还把老婆“技术性离婚”送到国外去了。这让那些亏了钱的人情何以堪?他不倒还真是没天理了。
但,天底下的事总有个道理,我们又不是生活在科幻里。恒大的事情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?我们讲,房地产表面上它本身是一个私人领域的行业,没政府垄断,也没政府资金扶持。相反,政府靠收土地出让金还能从私人手里拿不少钱。这叫土地财政。对政府来说,这是一个无本万利的好买卖,最热心搞房地产开发的一定是各地地方政府了。既不用投资,也不用管理,只需要盖几个盖,钱就到手了。这么赚钱的生意上哪儿找去?所以,房地产不能倒,房地产企业不能倒,如果一定要倒,就只好请许老板们倒了。
可是,许老板真的有能力扛下所有这一切吗?这未免太给他面子了,他的能量扛不了,也没这么大本事。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波动,他只是被“波及”了一下。问题是系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以至于许老板把天捅破才被抓,系统之前干嘛去了?
然而,游戏就是这么玩的。每个游戏要玩得起来肯定得有规则,叫游戏规则。我们看中国的房地产,俗称“商品房”,从一开始的自由发展,到现在的各种政策限制,已经完全不是当初的市场行为了。怎么说?房子是商品,商品就可以自由生产、自由交易。生产和交易是商品的两个最最基本的属性。我们来看看如今的房子到底是怎么了?不能随便买、也不能随便卖,还不能随便定价。这还是商品吗?没有了基本属性的商品还是商品吗?还能叫“商品房”吗?如果房子不是商品,许老板们还算是“商人”吗?能用商人的标准去要求他、衡量他、乃至评判他吗?不仅我不太清楚,估计连许老板自己也常常犯迷糊呢。
谁在鼓吹住房不炒?谁在给房子限价、限购、限贷、限交易?是地产商吗?不是,是政府。既然政府那么喜欢房地产业,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要知道政府的职能是为人民服务,如果人民不高兴了,政府就不好办。人民为什么不高兴?因为房价太高。为了对人民好交待,政府动用他那只“看得见的手”,在市场上左砍右砍,生生把房地产业砍得只剩一根筋:房子只准住,不准卖来卖去地用于获利。但实际上,通过剥离房子商品属性的这种做法压房价没起什么作用,不仅没压住房价,反而把房价拉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,高到人民买不起的程度了。难道说政府里头一个经济学家都没有吗(至于你信不信,反正我不信)?这些经济学家为什么没有预测出房价的正确走势?但经济学家也是靠天吃饭的(其实是靠脸吃饭,领导的脸色),他哪里搞得懂经济运行的所有规律,要是他们有这本事,那不就可以搞计划经济了吗?
另一头,房地产商在政府的这种操作下也大吃“政策红利”。他们只要手里有地,就可以百分百地赚钱。这也是修八辈子德也得不来的好事啊。即使市场上可能存在只涨不跌的商品,但绝不可能有只能涨不能跌的商品。而这种商品竟然在我们这里实现了。如果地产商预期未来房子只会涨,不会跌,凭资本的德性,它肯定加码大搞啊。是谁给了他们这种预期?政府。在如此强烈的赚钱预期下,房地产商们开始了疯狂的大扩张,又是向银行借,又是发行企业债,又是发行各种商业票据,国内发还不过瘾,还要发到美国去。借来的那么多钱不能躺在帐上什么都不做,光利息都是天文数字,就搞各种项目。对于恒大,房地产已经不能满足它的胃口,汽车、甚至矿泉水都要搞。
政府说房子不是拿来炒的。房子本来就是商品,就可以买卖,怎么就不能炒了?谁说炒房就一定赚,房价会一定会上涨?用股市来说明这个道理是最容易的。股票为什么可以自由买卖?因为它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。它是代表企业价值的一种证明,谁拥有它谁就可以分得一部分权益。企业是生产商品的,商品是可以交易并最终为企业带来利润的。股票持有者对股票进行买卖就是对企业的利润进行买卖。如果企业有利润,股票就具备被市场接受的可能。如果市场预期利润上涨,股价就会上涨,预期利润下跌,股价就会下跌。谁会限制这种预期?谁有本事限制这种预期?谁都没有这种能力。所以,在股票(二级)市场,股价是永远都不会、也不可能进行价格管制和交易管制的。如果有,那只是为了使交易更公平,而不是限制交易。
对于房子来说,如果人们预期它会上涨,地产商会加码生产(盖更多的楼),购买者会加码买更多的房。地产商为了扩张业务,必定会以项目为抵押向银行贷款。在房子好卖的时候,地产商和银行都大赚特赚,行情不好了,这哥俩就开始急眼了。
地产商要降价回收现金流,银行不同意(有政府支持)。因为房价要是跌了,银行的风险就会加大,它借出去的钱就收不回来。房价下跌首先导致的就是地产商的项目价值下跌,银行贷出去的钱风险敞口变大,有可能收不回来,每个项目动辄几十、几百亿,怎么处理?其次,购房人可能断供,宁可不要房子也不要首付,就是不肯再多缴一分钱,特别是房子的价值还不如将要交的钱多的情况下。可是银行拿一堆房子在手中干什么?它既不会经营,也不会转卖,只能委托拍卖公司拍卖。能不能卖出、能卖多少钱谁也不知道。走到这一步,银行注定是要赔钱的,而且是赔大钱。弄不好就是金融风暴。而对于地产商,它从购房者手里拿走了全款,风险全部转移到了银行头上,购房者还不还按揭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。有钱赚时大家一起赚,赔钱了就让银行一家担着,天下哪有这种好事?所以,银行肯定不会同意房价下跌。可是银行有什么权力要求地产商按它的意思来办?于是政府出台政策,名义上是打击炒房行为,各种舆论导向,大张旗鼓,搞得正义感爆棚,全是正能量,全是为人民着想。其实出发点只有一个,就是稳住房价,不使其下跌,最好是“温和上涨”。可是,房子可没有那么听话,不是“温和上涨”, 而是一步登天了,这可吓坏一众“领导”,不出手治一下是不行的了。由于房地产商跟银行是穿一条裤子的,板子就打到“炒房客”的头上。说这帮人该死,是他们把房价炒上了天。
事实果真如此吗?对于房产投资人来说,不是每个人都有钱投资的,所以只有少部分人会投资房产,也就是所谓的“炒房客”。在完全市场条件下,如果房子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上涨,反而下跌了,地产商就会减少生产(盖楼),炒房者也会减少在这上面的投入。供需关系最终会使房子价格围绕着某个数值上下波动,而不是一直上涨或一直下跌。可是,如果加入人为的管控手段,使市场供求双方对房价产生一种“永远”上涨的预期,这种非市场行为会导致房价越来越高,高到没人愿意买的程序。这个时候怎么办?降价是唯一的办法。可是,如果房子降价了,房子所代表的银行贷款抵押物的价值也下跌,银行会要求房产所有者增加抵押物,或者加大购房首付比例。购房者本来就没钱,上哪里找抵押物?购房者拿不出抵押物,银行的做法就是将房子拍卖,趁房子还值点钱能回收多少是多少。这是常规操作,没什么不妥。由于绝大多数购房者是按揭买房,这将引发一场猛烈的金融风暴、伴随社会动荡,其影响之大,足以使政府绝不允许它发生。为什么?许多银行也是政府开的(国有商业银行),这一块绝对不能倒;另一方面,购房者发生集体性破产,给社会带的系统性风险也是巨大的。政府的工作就是要维稳,社会不稳,其它都是浮云。
说到这里,什么“房子是拿来住,不是拿来炒的”只是一套说辞,政府的真正目的其实是稳金融、稳社会。在市场经济下,人人都可能是”炒房客“,除非他不买房。”房住不炒“这种政策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,说了等于没说。政府无法控制房价疯狂上涨,它也没太大的动力;但它可以控制房价疯狂下跌,这个它有很有动力。稳房价就是稳金融,稳金融就是稳社会。这是政治。在这种情况下,房价下跌比房价上涨更能让政府睡不着觉。可是,政府暂时睡安稳了,房地产商们可没那么好睡了。房子必须得卖呀,不卖他怎么回流资金?怎么还债?更不用说怎么赚钱了。可是不降价就是没人买,这可如何是好?
说到底,房地产业只是一个行业,退一步讲,它倒了也没什么大不了,即便房地产行业不会整体倒掉,少数小企业及个别企业的大佬倒掉那是肯定免不了的。在当下钱不好赚的情况下,银行收紧放贷,恒大们手中的流动性必将越来越枯竭,没了银行输血,恒大们一天都活不下去。在这种情况下,许老板的生意不仅做不下去,企业要破产,人都要走向“犯罪”了。他还是正规“劳模”呢,天知道他是怎么从一个劳模变成罪犯的。不管怎么说,既然许老板这么不够意思,拿他开刀再合适不过。下面就看怎么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了。
评论
0条评论
请登录参与评论吧